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简介

2015年10月22日 09:28  点击:[]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现有5名专任教师,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研究所、南京大学,具有临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和研究工作背景。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后2人,博士1人、硕士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1人。教研室现主要承担了《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临床检验仪器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临床分子诊断学》、《酶工程》、《专业英语》、《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方向班《诊断试剂研发》、《产前诊断及遗传学技术》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近5年来,教研室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6项,校级项目5项;进行国内学术交流6次;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科研论文33篇。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教研室具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科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团队教师治学严谨、有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深受学生好评,是一支富有朝气的教师团队。

教研室主任:万莉,女,1973年出生,硕士,检验医学院副教授,四川省医师协会会员。199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2001年3月~2003年1月在解放军47医院(现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曾先后担任教研室负责人、检验系教工支部党支部书记、检验系工会委员、临床生化教研室负责人等职务。现任临床生化教研室主任。是检验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专科主干课程《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课程负责人,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建设及发展,负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方向班《诊断试剂研发》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及教学。先后承担过《临床检验基础学》、《医学检验仪器学》、《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与临床》、《诊断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求职学》、《诊断试剂研发》等课程的教学。主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院级教改课题3项,以第1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4篇。参编教材2部。负责校基金课题1项,参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五年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MEDLINE1篇,核心统计源期刊6篇。

杨敏,女,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医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天府医学》英文编辑。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先后于日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承担了《临床分子诊断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检验基础》,《专业英语》(医学检验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理化检验》、《基因工程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染色质重塑因子Smarca2的可变剪接异构体在乳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目前主持项目2项,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专利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孟尧,男,博士,副教授。现兼任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授课老师。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12年1月加入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研究 分子诊断酶制剂的开发;药用蛋白药物的结构改造及开发;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组与抗肿瘤、抗病毒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0篇,主持厅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横向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

 

陈曼,女,讲师,2008年7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攻读研究生期间,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主要工作,研究天然抗菌肽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在CSCD期刊上发表文章2篇。2008年7月在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工作,主要承担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分子诊断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教学。工作以来负责了一项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并顺利结题,主研并参与了多项校基金的课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7篇。

 

赵威,男,讲师,201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遗传性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到2019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进行博士后训练。2014-2017年就职于南京胸科医院,主要从事肺癌的临床基础转化研究。2017年2月就职于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主要承担临床分子诊断学、临床检验仪器学和产前诊断与分子诊断技术的教学。工作以来负责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市级项目8项,共计科研经费50万左右,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

上一条:输血医学教研室简介 下一条:临床免疫学教研室简介

关闭